隨著認知能力倒退,認知障礙症人士與別人溝通時會慢慢出現困難,尤其在初中期,患者對轉變有所自覺,會感到困惑、挫敗和苦惱。
若照顧者沒有察覺這些情緒,而用強硬的態度,或以對待小孩的方式對待患者,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。照顧者可改善自己的溝通方式,也可以協助患者接收、理解和回應來改善溝通。
初中期常見的溝通障礙和應對方法
原因 | 應對 | |
---|---|---|
接收 | 看得不清楚、聽得不清楚 注意力下降 接收速度緩慢,例如:需較長時間接收訊息 | 為患者準備適合的眼鏡和助聽器 溝通時面向患者 避免突然轉換話題 保持環境安靜、舒適 留意患者的表情,如患者顯得疑惑不安,便使用更簡單的說法再說一次 |
理解 | 認知能力退化,例如:未能理解太長的句子、未能理解太抽象的內容 專注力下降,例如:只回應句子內的一個詞語,造成答非所問 | 用簡單、直接的語句,例如明確的是非題 放慢說話速度,確保咬字清楚 給予患者更多時間理解及反應 溝通時善用實物、語調、圖畫、文字、表情、手勢等,令患者更易掌握 |
回應 | 表達能力下降,例如:以模稜兩可的回答避免作解釋,如「係咁架啦」、「你話點就點啦」、「唔清楚」等 遣詞用字有困難,例如:以用空泛的語句代替人物╱物件╱地方,如「嗰度」、「嗰啲」、「嗰個人」等 | 鼓勵長者表達自己,例如:自己的情緒、對事物的感覺等 保持態度溫和 多點提示和讚賞 避免與患者爭論 |
善用非語言溝通
當一個人表達自己時,若計算影響力,說話內容只佔7%,而表情、姿勢、動作等身體語言則佔55%。
在語言能力漸漸下降時,認知障礙症人士對身體語言表達的情緒便會更為敏感,照顧者可留意自己的非語言溝通方式:
- 溝通時面向患者,表示尊重
- 保持眼神接觸,留意患者的情緒表現及反應,細心聆聽他們的情緒和感受
- 如患者接受,可用手輕拍患者肩膊、輕撫患者手背等,表示關懷和愛護
- 以手勢和身體動作協助表達,例如:說吃飯時做吃飯的動作、說再見時揮手
- 保持平靜,令患者感到被支持和接納
- 資料來源:
- 其他參考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