溝通技巧(中後期)


隨著認知障礙症惡化,長者會變得更難以溝通。他們可能只可以用簡單的詞語和發音來表達自己,但他們的情緒和感覺仍在。若照顧者只用強硬的態度或以對待小孩的方式對待長者,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。 

請記得長者並非故意要為難別人,他們已經盡力做到最好。照顧者可改善自己的溝通方式,也可以協助長者接收、理解和回應來改善溝通。 

中後期常見的溝通障礙和應對方法 

問題

接收

 

原因 

  • 注意力進一步下降,例如:突然想起陳年往事,便不會留意別人的說話 
  • 接收能力有限,例如:不知道別人在和他說話 

應對 

  • 確定患者看到你後再溝通 
  • 對話時先稱呼患者及介紹自己的名字 
  • 保持適當的音量 
  • 多些笑容,並適當地給予身體接觸,例如:輕按手臂、手背等 
  • 保持環境安靜、舒適 

理解 

  • 專注力下降,例如:只回應句子內的一個詞語,造成答非所問 
  • 認知能力進一步下降,例如:不能理解說話,只能理解動作及觸摸 
  • 用簡單、直接的語句 
  • 放慢說話速度,確保咬字清楚 
  • 給予患者更多時間理解及反應 
  • 溝通時善用實物、語調、圖畫、文字、表情、手勢等,令患者更易掌握意思 

回應 

  • 表達能力進一步下降,例如:未能說出完整句子﹑甚至只能回答「好」、「唔好」等簡單回應 
  • 只能以動作、聲音等非語言方法來表達自己 
  • 多點提示和讚賞 
  • 即使患者缺乏反應,也要永遠相信患者明白你的說話,持續溝通 
  • 多留意患者的非語言訊息 
  • 嘗試回應患者的不明反應,例如:患者握你的手時輕撫他的手背  

善用非語言溝通 

當一個人表達自己時,若計算影響力,說話內容只佔7%,而表情、姿勢、動作等身體語言則佔55%。

在語言能力漸漸下降時,認知障礙症人士對身體語言表達的情緒便會更為敏感,照顧者可留意自己的非語言溝通方式:  

  • 溝通時面向長者,表示尊重 
  • 保持眼神接觸,留意長者的情緒表現及反應,細心聆聽他們的情緒和感受 
  • 如長者接受,可用手輕拍患者肩膊、輕撫患者手背等,表示關懷和愛護 
  • 以手勢和身體動作協助表達,例如:說吃飯時做吃飯的動作、說再見時揮手 
  • 保持平靜,令長者感到被支持和接納 


這篇文章能令你獲得實用的照顧知識嗎?
這篇文章的內容簡單易明嗎?